7块钱一份的炒粉、10元三斤的当季荔枝、“香飘飘”整条街的臭豆腐……两个星期前,位于白云区均禾街道中心的火龙公园地摊开市了。南都记者现场走访看到,街道办和清湖联社主动规划新建的火龙公园夜市地摊摆卖点,设置50个摊位。摊位不仅铺设排水管并增加治安摄像头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划清摊主清洁卫生责任、建立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等管理机制,疫情期间也不收取摊贩任何费用。
据介绍,地摊交易使原本冷冷清清的清湖广场和火龙公园恢复了熙熙攘攘,片区警情也呈现了明显的下降。
人气旺。
买买买。
管理严格。
灯光夜市。
“看大家一起摆摊,很开心”
原本流动摊位被引导到固定地摊区域
烧鸡、臭豆腐、当季水果……夜幕降临,位于均禾街道中心火龙公园的原停车场开始热闹了,冒出”很多流动摊贩”。
“妃子笑,试下试下。”来自湛江雷州24岁的陈雪珠与丈夫,人手一个单独水果摊位,老公负责卖西瓜葡萄,陈雪珠在自己的摊位上忙着给客人称荔枝。
“我在清湖有五六年时间了,之前在皮具工厂打工,后来一直在这里做生意。对清湖太熟悉了,很有感情。”自从不在工厂打工以后,陈雪珠卖起水果,不过她平时都是流动走鬼叫卖多。“摆摊,看到哪里人多就去哪里。”
前两周,城管和村里专门把她专门引导到这里新地摊区域。固定了下来。
“看大家一起摆摊,很开心。左右摊位也都是相识的。固定了好很多,不用到处流动。安全很多,外面摆摊阻碍车道,自己也觉得危险。”陈雪珠一般下午四点多就出来,水果摊位坚持到晚上十一二点清空,再回去。“今天姐姐刚下班,也过来帮忙。”陈雪珠说,地摊一天可以卖到200元。
有序摆摊。
街坊逛摊。
街坊戴着口罩。
档主正在买卖。
挑选水果。
水果摊档。
买卖很旺。
街道表示会对进场经营的摊贩免费,并打算维持到疫情结束
“早在几个月前,村里和区里都有人提议把占道经营的流动商贩引导到一个地方进行经营,目的很简单,就是解决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的问题。白云区清湖村联社干部李叶细介绍,随着“释放地摊经济活力,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的概念提出,村里立即动手。
在把原有的停车场清空、加建照明路灯、聘请两名执法人员、增设排污管道后,两周之前,在火龙公园开辟的夜市地摊摆卖点正式开始营业。村里治保人员随即动员分散在村内各处的流动摊贩进场。
目前,该夜市地摊摆卖点对进场经营的摊贩免费,并打算维持到疫情结束。之后再研究是否收取卫生保洁费和管理费。
李叶细透露,这里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开放夜市地摊摆卖点,能够让受工厂停工影响的务工人员不至于断了活计。他称,疫情之后,村里的皮具工厂和鞋厂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不少来到清湖村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是拖儿带口,之前处在“手停口停、吃老本”的尴尬局面。开放夜市地摊摆卖点因此很受欢迎。不仅如此,就连需要交管理费的流动摊贩疏导点也多了人去咨询想进场,平均一天会有十个人咨询。
对于夜市地摊摆卖点的秩序维持,清湖村也采取了不少措施。首先是聘请了两名保洁人员,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同时要求摊贩离场时必须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全部带走。其次是要求摆摊卖食品的小摊位不准卖酒。每天晚上收档前,大家都会打扫干净。天天都在这里摆,也想给大家好印象,干净、舒服的环境,对街坊好,对自己也好。
档主。
能开档很开心。
有序监管摊贩进点摆摊
用活用好“地摊经济”、“夜间经济”
在火龙公园20米之隔,是清湖广场流动摊贩疏导点——均禾街清湖广场夜市。自2016年初步形成以来,夜市凭借物美价廉、种类繁多的商品和自由便捷的经营方式,深受广大居民的喜爱,最热闹的时候有近400个摊位,成为周边群众休闲购物的好去处。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按下了清湖广场地摊的“暂停键”,许多人的生活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原本在工厂打工的老张,年后回到厂里没活可干。于是前段时间敲起了地摊的“算盘”,成为了地摊一族。跟老婆一起卖女装。 摆起地摊后,老张的收入比从前更多了一些,“在工厂做计件的,收入基本上每个月四五千元。现在做生意基本上一天可以卖几百块钱。生意好的时候,两夫妻都忙不过来。利润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有五六千。在这里做生意,比工厂上班自由多了。目前打算在这里继续经营。总比打工强,不行到时候再改。”
据悉,这里的固定摊位一直保持在300个左右。原来每月每摊的管理费是650元。疫情之下降到了500元。有摊主介绍,流动摊贩疏导点的周边厂区有很多消费者,客流和购买力都有保证;同时有固定的棚子,不用被城管驱赶。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白云区均禾街党工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回应市场需求,开创“政府引导+联社放管+群众参与”模式,恢复清湖广场地摊夜市,在火龙公园新开辟一个地摊摆卖点,有序监管摊贩进点摆摊,用活用好“地摊经济”、“夜间经济”。
目前清湖片区地摊约400个,解决就业近600人,每天预计为摊主增收约100余元,并逐步实现从散到聚,解决了乱摆卖的乱象;从乱到治,片区警情也呈现了明显的下降,清湖村的垃圾分类更是全市“城中村”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