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当场能查出艾滋病吗(艾滋检测要多久)

   日期:2022-10-02     作者:info     移动:http://mip.ourb2b.com/news/233082.html
核心提示: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我们献的血是如何处理的?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我们献的血送到医疗机构前,会经历三道关卡,即分离、检测、储存等处理程序:分离是将全血中的成分进行分离,即分离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成分,达到节约用血、一血多用的目的;检测是将采集回来的血液在血液中心进行艾滋病病毒、梅毒病毒...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我们献的血是如何处理的?

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我们献的血送到医疗机构前,会经历三道关卡,即分离、检测、储存等处理程序:

分离是将全血中的成分进行分离,即分离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成分,达到节约用血、一血多用的目的;

检测是将采集回来的血液在血液中心进行艾滋病病毒、梅毒病毒、乙肝、丙肝、转氨酶等项目的检测,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储存是将检测合格的血液按血型分类分别放置在血液保存库,等待临床的正常使用。

你可能会问了:既然在处理血液过程中能检测艾滋,那之前网上出现的因输血而感染的新闻从何而来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艾滋病窗口期”这个概念了。

2015年1月,福建省通报了一起五岁女童毛毛因医院输血而感染艾滋的事件。

2010年5月毛毛因心脏手术而输注了血浆、血小板以及悬浮红细胞,涉及8位献血者。调查组通过对8位献血者进行排查最终锁定原 HIV 抗体检测阴性的陈姓献血者。调查时他的 HIV 抗体检测为阳性,而在他献血时血液检测是合格的。

出现上述案例的原因在于艾滋病窗口期的存在,窗口期是指从HIV感染人体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能被检测出之前的时期,而在窗口期的血液同样是具有感染性的。

艾滋病窗口期一般为14-21天,窗口期长短与检测方法、个体差异有关。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3周、2周和1周左右。艾滋病感染标志物具体变化如下:

从图中我们看出,在感染艾滋病毒7天左右,血浆内检测不到病毒、也检测不到抗原抗体 ,此时期也称为隐蔽期。

7天后,血浆内的HIV-1 DNA可通过核酸检测;10天后,血浆内的HIV-1 RNA可通过核酸检测;14-20天左右,HIV-1p24抗原出现并达到检测水平;随着抗体的出现,HIV-1p24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20-23天左右,HIV-IgM抗体开始出现并能检测;最后,HIV-IgG抗体出现。

通过对艾滋病感染标志物出现时间先后的了解,我们更容易理解针对不同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检出感染的时间,参照《艾滋病自我检测指导手册》,具体如下:

1)第一代HIV诊断试剂检测的是HIV-IgG抗体,感染后约6-8周抗体浓度达到检出限。

2)第二代HIV诊断试剂可在感染后4-5周检出HIV-IgG抗体,较第一代试剂平均缩短20.3天。

3)第三代HIV诊断试剂检测的HIV-IgG和HIV-IgM抗体,可在感染后3周左右检出。

4)第四代HIV诊断试剂同时检测HIV体和p24抗原,急性期p24抗原的浓度较高,感染后2周左右可检出。

5)HIV核酸检测方法分为HIV RNA(定性、定量)和DNA(定性、定量)检测,可在感染后1周左右检出。

图来源于《艾滋病自我检测指导手册》

尽管存在窗口期,但是通过“窗口期”血液途径感染HIV属于临床小概率事件,有关数据显示感染概率大约在50万分之一。

早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就表示,我国经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现在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约占95%。同时,我国《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规定了HIV感染标志物至少采用核酸和血清试剂各进行1次检测。因此我国在艾滋病与输血问题上是十分安全的,大家不必因为艾滋“窗口期”而过于担心输血问题。

那再回到这个问题:无偿献血能检查出有无艾滋病吗?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你想要通过献血来检测艾滋,这样的行为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首先,想通过献血来检测艾滋的人,是有已感染艾滋的可能或者有过高危行为的,单从这点来说,就不符合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规定:“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不能献血,如吸毒史,男男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等”;

另一方面是从道德层面上,即便现在几乎不存在检不出的风险,但这种为了一己私欲而将一些从疾病中求生的人置于危险境地的行为是应当被谴责的。

如果想要去检测艾滋或咨询相关问题,建议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

1)当地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有关社区组织

3)12320卫生热线

4)网上试剂购买渠道及客服售后

5)其它:相关互联网平台进行检测咨询

免责声明:献血当场能查出艾滋病吗(艾滋检测要多久)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过网站留言/举报反馈,本站将立刻删除!
 
 
更多>同类行业

推荐图文
最新发布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