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原理,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长期以来,人们多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原理,以说明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通常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水平。
要提高一个组织的素质和竞争力,要么把短板做长,要么把短板除去,以使这个短板不至于影响到整体。
将木桶原理应用到营销实战中,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尤其是对于提高营销技巧收益颇多。
首先,要努力做长营销技巧这个短板。
木桶原理提出,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在于其最短的板块。如果把整个营销系统看作是一个木桶的话,那么营销技巧就如木桶中的短板,因为它决定着营销成败的关键,也是营销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营销技巧是一门专门解决市场问题的艺术,也是真正实现从销售到营销跨越的关键节点。在营销活动中,它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向目标市场传递有关信息,以启发、推动或创造对产品的需求,并引起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的综合性策略活动。营销技巧的关键性由此可窥一斑。
近年来,人们对于营销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三流营销卖产品,二流营销卖服务,一流营销卖思想。这里的“思想”,实际上指的就是营销技巧。
在营销活动中,要真正把握好营销技巧并非一件易事。被公认为日本推销之神的原一平曾如是说,要把握营销技巧,必须“首先考虑自己,毫无保留地彻底反省,然后才能认识自己”。
为此,原一平在其营销生涯中,曾策划每月召集一次批评原一平的集会,请求客户对其营销工作进行严厉批评。然后他把批评会上获得的改进,体现在每天的营销工作中,他的营销业绩也得以直线上升。
由此可见,把营销技巧做到极致,不仅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营销也要有舍,才有得。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在善于化短为长的同时,如果短板无法做长,就需要釜底抽薪,把短的木板除去。这一原理运用到营销技巧中,那就是说营销同样有舍才能有得。
这里举一个例子:一个商人到一个小城去销售鱼缸,但这里的人从来没有在家里养鱼观赏的习惯,所以尽管他百般努力,商品也无人问津。商人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一个卖金鱼的老头,以很低的价格买了五百条金鱼,然后把这五百条金鱼全部投放到城中的水渠中。水渠中突然出现了一条条漂亮活泼的小金鱼,这一消息立刻传遍了小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纷纷拥到水渠边捕捉小金鱼。捕到小金鱼的人,自然兴高采烈地去买了鱼缸,那些没有捕到的人也去买了鱼缸,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总会捕到小金鱼,鱼缸迟早会用得上。卖鱼缸的商人尽管把售价抬了又抬,但鱼缸还是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有舍,才有得,也许这才是真正把握了营销技巧的真谛。
第三,注重营销中的危机与应对。
在木桶原理中,短板固然决定着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如果在没有化短为长或短板尚未除去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发生了意外溢水,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危机管理的问题。
在营销活动中,危机永远不可避免,经常会发生出乎意料的营销危机事件,关键是要能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和拥有出色的应对策略。
2006年,肯德基出台了一则《鼓励篇》的广告,讲的是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备战高考的故事。红衣男孩悠闲自在地吃着肯德基,而另一个男孩则一直用功复习,结果考上大学的是红衣男孩和女孩,而用功复习的男孩却意外落榜了。此广告播出后,遭到社会的一致抨击,一时间肯德基成了媒体负面报道的焦点,成了“不付出也能获得回报”的支持者,肯德基因此也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形象严重受损。
面对这一营销危机事件,肯德基连续使出三招,终于化解了这一危机。
首先是在肯德基的中国网站上,与网友进行沟通,勇敢地承认广告瑕疵。
其次迅速对广告作出调整,修改后的广告变成大团圆结局,三个人都考上了大学,并相约假期去北京相聚,再一起去吃肯德基。
最后是在网友中继续征集《鼓励篇》广告的最佳修改创意,对有创意的修改给予奖励。
此三招的推出,实际上是肯德基在借势用力,化危为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使肯德基走出了危机困境,而且还提升了社会公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