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四平八稳的债基、银行理财产品闹出了大动静!
债基比股票还惨?5天亏完3个月收益
本来是旱涝保丰收的债基、银行理财,最近有相当多的该类产品收益出现大回撤!甚至3个月收益在短短5天内清零。之前买了债基和银行理财的“韭菜们”,因为躲过了9月和10月A股的连续大跌而沾沾自喜,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 ,直接亏得崩溃了。
有投资者忍不住晒图怒喷“这是理财?一天亏5K?!”
不少投资者一脸懵逼的表示:“固定收益不是固定的吗,怎么还波动起来了”。有研究银行的研究员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也亏得稀里糊涂。
甚至还传出“有公募基金经理跪在某行理财子公司门口,请求不要赎回”的消息。但后经媒体核实该消息不实。
该理财子人士表示,每次债市大跌都会有机构赎回动作,基金经理也会与机构进行协商,但上述说法显然是过度渲染,与实际不符。
债券市场出现急跌 一周7722只银行理财产品负收益
债基、银行理财这轮收益大幅回撤始于自上周五(11月11日)。
上周五(11月11日)债券市场开始出现急跌,于周一跌幅加剧,创下债市6年最大单日跌幅,利率债各期限均大幅上行。11月16日,跌势仍在继续,国债期货全线下跌,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23%,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31%,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27%。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全市场34363只理财产品中,近一周总回报率为负值的有10897款产品破净,占比达到了31.71%。同时,银行理财破净数量达到1689只,较11月10日上升399只,11月10日后公布净值的13582只产品中,最近一周有7722只产品录得负收益,占比达到59.29%。
底层资产为债券的债基、银行理财出现较大回撤。据粗略测算,上周四到本周一,中长期纯债基出现了平均0.33%的回撤,而中位数在0.35%。
在这种行情背景下,各大银行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表现惨不忍睹,甚至一度出现部分产品跌破净值的情况。
“韭菜”和机构们猛烈赎回 南京银行“关门谢客”
亏到坐不住的“韭菜”和机构们,开始了猛烈的赎回。11月16日,至少有两家银行由于赎回客户太多,已触碰赎回上限而中止赎回。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很多债券基金经理都懵了。
某产品无法赎回的截图广泛流传,该截图显示“抱歉,由于赎回客户太多,已触碰巨额赎回上限。”客户暂时无法进行赎回。相关截图的广泛传播,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恐慌。
在当前的时间节点上,南京银行对代销基金和部分银行理财阶段性暂停赎回也引起市场关注。11日14日,南京银行公告显示,基金系统将于2022年11月18日下午15:00至2022年11月20日上午10:00进行升级,系统进行升级期间,在柜面、双屏、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所有渠道暂停办理基金业务,例如:基金签约、开户、查询、认购、申购、赎回、变更分红交易等。
到了16日,南京银行再次发布公告,因配合南银理财系统升级,于11月18日15点30至2022年11月20日17点之间暂停“日日聚鑫”和“日日聚宝”两款现金理财的所有申购、赎回等服务。并随后公告,将于11月20日起为两只理财产品开通快速赎回业务。
各大理财公司投资者做起了心理按摩
为了挽留投资者,各大理财公司纷纷给投资者做起了心理按摩,喊话投资者“市场涨跌有时,要理性看待市场波动,无需过度恐慌担忧”。
中银理财、杭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等纷纷出面安抚,话术大同小异,无外乎给投资者加油打气,各种暗示不要赎回产品。
近期疫情调控持续优化 火了大半年的“债小牛”因此转向
至为什么好端端的债市为啥急转直下,这一切可能还是要从股市和地产债说起,由于近期疫情调控持续优化,房地产的利好也不断释放,使得股市大幅反弹,地产债涨势更猛,这也改善了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已经火了大半年的“债小牛”因此转向。
中信证券明明认为,债市出现的大跌的原因有三:
第一,央行、银保监会出台具有标志意义的政策救助房地产市场。央行和银保监会在上周五盘后出台了十六条稳地产具体举措,力度空前,是昨日市场主要交易的重大政策变化。下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市场的反应相对平淡。
第二,对于资金面的担忧有所加剧。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日内有所上行,随着多笔正回购大单的突然出现,流动性较盘初有所收紧。国有和主要股份制银行1年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较上个交易日上行超过10bp,市场开始担忧15日MLF续作是否存在不确定性。
第三,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带来的复苏交易。上周五出台的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当前疫情扰动下经济复苏遇阻,但市场已经开始交易未来经济复苏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