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3日电 (黄盛)“2022年我国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面对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冲击,人民银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坚决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在近日发布了《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全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全年外币存款减少1430亿美元,同比多减2507亿美元;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0.51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6.76万亿元。
对此,多位行业人士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压力,我国不断加码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大,社会融资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支撑了经济回稳向上和信用平稳扩张,加快恢复了市场主体信心。
流动性合理充裕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
据悉,2022年,人民银行两次降准,为实体经济提供超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投放流动性,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8%,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6%,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6689亿元。
“稳健货币政策将在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上发力。”宣昌能表示,人民银行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等专项再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有力支持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推动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高水平动态均衡。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对此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截至2022年年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大约6.4万亿元,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邹澜介绍,人民银行最近在研究推出另外几项结构性工具,主要重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包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继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据人民银行统计,2022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4.21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84万亿元,同比下降17.4%;委托贷款余额为11.24万亿元,同比增长3.4%;信托贷款余额为3.75万亿元,同比下降14%;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66万亿元,同比下降11.6%;企业债券余额为31.01万亿元,同比增长3.6%;政府债券余额为60.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4%;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对此表示,从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整体情况看,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6689亿元,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大。从结构上来看,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有所加强,政府债券净融资保持平稳增长,表外融资少减较多,企业债券有所少增。2022年,企业债券净融资2.05万亿元,同比少增1.24万亿元。股票融资1.18万亿元,与上年大致持平。
“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20%以上,2022年11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4.9%,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受疫情影响,普惠小微企业有效贷款需求、还款能力都受到影响,但我们保持这么高的增长,这种结果来之不易,金融支持为小微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马贱阳针对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表示,将引导金融机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营造更好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扩大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宣昌能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采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一是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降低微观主体的债务负担,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二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向制造业、服务行业民营小微企业的倾斜支持力度,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三是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四是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维护好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