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哪家学派的思想?:20

   日期:2023-04-29     作者:info     移动:http://mip.ourb2b.com/news/461303.html

什么是中庸之道

1、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2、中庸之道是**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1)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2)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3)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4、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

5、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扩展资料:

1、中庸之道同《大学》之道一样,是儒家修己治人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方面,首先是性情的中和修养。《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开篇就是在讲性。又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讲情。

2、《中庸》是主张内中,外和的。为什么要说喜怒哀乐,不说一个喜字或其它一方面?因为古代的“和”必须是多元构成,“物一不讲”。接着《中庸》引用了大段孔子的话论述中庸,归纳起来有时中、中正、中和三种。

3、时中就是因时变化以求其中,孟子赞扬孔子“圣之时也”即此意。中正,一是认识论,要客观;二是思不出其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是讲秩序之正。中和则是一个外在的和谐状态。《中庸》之道,就是中和之道。不过,中、和有主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庸之道

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到底讲的什么?

估计很多人对“中庸”存在着傲慢与偏见,肤浅地认为中庸就是做人圆滑,不讲原则,明哲保身,等等。

其实,中庸是一种**过时且至高的做人德行和智慧,更是一种高深的处世之道。

就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庸是国人最为推崇的,但**人是最懂何为中庸的,如果国人哪怕明白一点中庸的道理,**的问题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复杂。

难怪孔子在《论语》中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的体现,应该是最高尚最完美的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庸之道呢?

如果通俗理解就是:“中”就是指做人做事不偏不倚,“庸”就是平常的意思。中庸就是中道的意思,不偏向于任何一方;具有执行的时候,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

论语》中,记载了这么一段孔子和**的对话: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优秀呢?”

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分,子夏有些赶不上。”

子贡说:“那么就是子张更加优秀一些吗?”

孔子说:“过犹不及”,即:过分和不足都是一样的。

可见,孔子是非常重视中庸思想,推崇不偏不倚的处世之道。

因此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即:“君子遵循中庸之道为人处世,小人对人对事往往违背中庸的准则。

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是因为君子能随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恰到好处地把握中正的原则,行事处世有度;小人之所以背离中庸,是因为他们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主观武断,没有准则,无所顾忌。

国学经典《中庸》开篇便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即:当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心是寂然不动的,所以没有太过与不及的弊病,这就叫做中。当七情六欲感应外境而发了出来,又能做到没有太过与不及,没有不合理而都能恰好中节,这就叫做“和”。

有修养的君子,如果能顺应大道,达到中与和境界,那么天地都会安居正位,万物也都可以顺遂生长。

所以说,中庸还有“中和”的意思,属于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可以让人做事无往不利。

其实,《中庸》就是告诉大家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努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做人做事折中调和,这才是最高深的智慧!

可见,如果我们学会了中庸之道,便能慢慢懂得学会自我控制,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欲望感情处于一个适度恰当的刻度上。

就如曾国藩在家书中所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如果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话说,就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用《易经》中的话说,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综上所述,孔子眼中的“中庸”不是圆滑做人,而是一种更高深的处世之道。

关注“国学新导航”,用国学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导航!

什么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zhōng yōng zhī dào]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文名

中庸之道

出处

《论语·庸也》

拼音

zhōng yōng zhī dào

类别

成语

成语典故

【出处】: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拼音代码】: zyzd

【近义词】:不偏不倚

【反义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

【灯谜】: 中路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中间派

【英文】: the golden mean

中庸之道是**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免责声明: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哪家学派的思想?:20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过网站留言/举报反馈,本站将立刻删除!
 
 
更多>同类行业

推荐图文
最新发布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