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以“产业+平台+金融”,助力产业链和生态链
多年来,海尔集团已频频涉足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领域,通过其庞大的客户资源和大数据,在对客户进行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品牌的推广,达到多方共赢,成功构筑集团当初的超级产融结合之梦。同时,海尔集团还涉足供应链金融,包括消费金融,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及互联网金融服务,积极布局产业生态圈。
打造超级产融结合的生态化布局
随着“金融+”的进一步落地,企业创新和业务的金融化迎来一场发展的浪潮,海尔集团的金融化成为企业金融化的典型范式。早在2001年,海尔便将构筑超级产融结合的跨国集团作为其三大发展战略之一,从此海尔从未停止涉足金融行业的脚步。海尔金融化,包括了两大核心要素:一是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金融提供量身定制服务以保障企业发展,激发企业持续的创造力;二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跨界服务融合,通过高效的业务整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从而实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
目前,海尔金融系已形成如下十大主要布局:
(1) 海尔财务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下设会计核算部、信贷业务部、计划财务部、稽核审计部、综合管理部、国际业务部、风险管理部、投资银行部等八个部门。
(2) 控股青岛银行:海尔通过旗下子公司持有香港上市的青岛银行26.1%的股权b2b供应链金融,为控股股东。
(3) 控股长江证券:第一大股东,持有14.72%股权。
(4) 参股保险公司:海尔投资持有北大方正人寿19.76%的股权。
(5) 参与上市公司增发:海尔计划出资,成为增发后兆驰股份的第三大股东。
(6) 海尔创业投资公司:海尔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获科技部资金扶持。
(7) 海融易:海尔集团旗下P2P平台,已具备一定的业务规模。
(8) 两大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分别是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
(9) 海尔消费金融:国内15家获得金融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形成了生态金融、社区金融、数据金融三大体系,并以此为依托打造了“户式金融”和“创客金融”两大服务平台。
(10) 发起成立青岛清算中心:与鲁信集团、国信集团共同发起成立青岛清算中心,为全国首家服务于场外市场的独立第三方清算平台。
海尔金融的十大产业链布局,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又保持着协作共赢,以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海尔集团的全产业链发展。
以财务公司整合与集聚金融资源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海尔财务公司形成了“一个账户”、“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控模式,围绕“集聚产业链金融创新,以金融资源换取客户/用户资源,成为驱动产业型财务公司”的发展战略,创新了“金融+产业”全流程的小微客户服务模式,通过全流程金融解决方案获取大客户订单,助推集团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1) 针对专卖店、社区店等这类小微企业,海尔财务公司通过金融创新融入产业实体,发展专卖店、社区店小微买方信贷业务,创建了独特的“金融+产业”海尔小微信贷模式。针对专卖店、社区店规模小、户数多、金额少、报表不齐全、管理成本高、利润贡献小等特点,海尔财务公司参照淡马锡中小企业授信和评价模式对客户进行分类评价与授信,借助集团ERP系统与央行征信系统,自动获取并分析客户的征信数据,有效控制融资风险免费b2b网站,同时依托集团产业链,设计了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在传统的房产抵押、金融资产质押等模式基础上,创新了商户联保、货物质押、订单质押、一次贷分期还、担保公司担保等模式,满足其资金需求,解决其发展的后顾之忧。
(2) 通过研究各个行业的操作模式和瓶颈,海尔财务公司与产业公司密切合作,对产品进行一体化设计、标准化材料成本控制、模块化配套、施工全面预算管理和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以买方信贷、保理等金融服务形式渗透到企业经营之中,并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以此支持企业的项目实施,扩大集团品牌影响力。
(3) 对于产业链上供产销三大环节中产生的大量银行承兑汇票,海尔财务
公司在实行票据集中管理后又创新内部电子票据工具,实现集团内部电票自动清算管理。此外,海尔财务公司又正式上线央行直联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通过谋划整合银行资源,由各银行授予海尔财务公司同业授信额度,由此保证海尔电子票据的无障碍流通。目前,该公司对供应商的付款已做到了100%的电子化票据付款方式。
构建基于B2B线上的产业链金融平台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海尔集团选择了发展垂直型电商,利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技术打通品牌商、经销商之间的需求链,用B2B电商为整个经销生态圈服务。2013年12月31日,海尔正式上线日日顺B2B电商平台上线,通过此网络平台处理海尔与其下游2万多家经销商的交易活动。
其日日顺品牌是海尔电器集团的渠道综合服务业务品牌,定位为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引领的开放性平台。日日顺品牌核心业务是四网融合的平台型业务,即虚网、营销网、物流网和服务网。“虚网”指互联网,通过网络社区与用户互动,形成用户黏度。“实网”指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依托线下“实网”的优势,日日顺物流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全国性物流网络之一,尤其在三四级市场具备较强的优势。
为了有效解决去中介化销售体系下中小微经销商的资金压力,海尔与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开展合作,将日日顺电商平台与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的银行系统连接海尔集团:以“产业+平台+金融”,助力产业链和生态链,分享日日顺庞大的客户群体和经销商交易数据、物流信息,成为银行授信的重要依据。海尔与银行的合作,主要是整合银行的资金、业务、技术优势以及海尔集团分销渠道网络、交易数据和物流业务,以互联网的方式将产业与金融集合,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拓针对经销商的“货押模式”和“信用模式”两种互联网产业链金融业务。
2014年9月1日,海尔B2B线上产业链金融平台正式发布,日日顺平台的经销商无须抵押与担保,借助商业信用和交易信息,通过“在线融资”窗口可以直接办理融资业务,高效快捷地实现融资,同时还能享受优惠利率,如“货押模式”融资年利率为5.7%左右,“信用模式”为8%左右,大大减少融资成本,提升作业效率和服务体验。
海尔B2B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不但使传统产业的销售体系发生了改变,更是使整个生产体系、流通体系、融资体系和支付体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核心企业辐射,整合多家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提高信息的对称和透明,满足不同经销商的融资需求,优化了整个产业链生态圈。
以数据为授信风控基础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得益于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海尔集团实现了分销渠道网络、交易数据和物流业务等要素的雄厚积淀,日日顺平台将其沉淀的庞大的客户群数据、经销商数据以及交易数据等,通过互联网与中信银行或平安银行的金融平台连接,成为银行授信风控的重要依据,从而设计出针对经销商的货押模式和信用模式两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这两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差异在于:货押模式针对于经销商应对节日消费高峰或者抢购紧俏产品获得批量采购折扣而进行的大额采购实施的融资解决方案;信用模式则是针对经销商当月实际销售产生的小额采购而实施的融资解决方案。
风险管理:基于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控
将供应链金融互联网化,海尔和各利益相关方可以将整个供应链运营掌握在手中,免去信息流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时掌握业务动态,实现供应链金融前后台信息的及时性、透明性和对称性。但由于供应链金融下的贷款申请完全在网上完成,银行无法像传统融资服务那样根据具体情况考量中小型经销商面对的风险,同时因为该类经销商资金链受市场影响和所处环境营销较大,信贷的违约风险和损失风险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海尔和商业银行合作设计相应的风控措施。
首先,海尔将供应链系统与商业银行系统对接,将所有经销商近几年的销售数据传递给商业银行,从而便于商业银行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判断经销商的信用等级,确立相应的信用额度。
其次,针对“货押模式”,由于其所覆盖的客户往往是销售周期明显的家电经销商,如空调经销商,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通过货物质押担保,作为客户的违约损失担保。该类融资服务模式对经销商的经营年限和年销售规模要求相对较低。经销商申请贷款时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缴纳首付款或者必须拥有一部分自有资金,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客户道德风险动机。另外,海尔日日顺物流、海尔财务公司、日日顺B2B平台以及供应链金融作为监管方需要签署四方协议,明确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权利,控制经销商的交易信息,如果经销商逾期未赎货,日日顺负责将货物调剂销售并优先归还银行授信,从而有效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最后,针对风险敞口更大的“信用模式”,银行和日日顺更注重经销商的资质,不仅规定能够获得授信的经销商的年销售额必须达到一定数额,如1000万元,经销商还需要有与海尔合作超过三年的销售记录,才能通过额度审批。此外,与日日顺平台的数据实时交互,银行能够监控经销商真实全面的交易信息和数据b2b供应链金融,且随着企业交易信息、数据不断被累积和完善,构建一套动态可监控、全生命周期的商业数据体系,成为银行“信用模式”的风控基础。
总的来说,对于海尔供应链金融的各参与方而言,银行采取对海尔进行统一授信,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来管理海尔的经销商,这种方式既能减少针对不同的经销商定制设计特色化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成本,又可以通过标杆复制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运用于其他客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增加客户数量。另外,海尔的去渠道化进程使得海尔通过简化供应链层级,直接与下游的中小经销商进行对接,银行抓住为日日顺平台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契机,实现金融与产业紧密结合,帮助供应链上的企业实现风险转移和信用延伸,解决了以往中小规模的经销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如侵犯您的权益或不适传播,请邮件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