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败走中国,那些年“水土不服”的国外零售巨头

   日期:2024-05-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移动:http://mip.ourb2b.com/news/666669.html
核心提示:亚马逊败走中国,那些年“水土不服”的国外零售巨头进入中国15年后,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黯然离场”。此番举动,意味着耕耘15年后亚马逊中国开启电商业务大撤退。这个期间,业内和媒体给出诸多猜测,例如换名字是亚马逊中国要资本发力、中国市场将是亚马逊重要战场等等。不仅在中国,亚马逊在全球多地同样水土不服。那些年“水土不服”的国外零售企业
1688b>亚马逊败走中国,那些年“水土不服”的国外零售巨头

进入中国15年后,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黯然离场”。

作为中国电商行业的先行者之一,亚马逊称正通知商户,7月18日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还将保留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全球开店、Kindle和亚马逊云计算等各项业务。

但大家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服务显然跟国内电商有点不搭边了。简而言之就是说,本土电商业务全部裁撤。这也与此前就已传开的“亚马逊退出中国”消息不谋而合。

此番举动,意味着耕耘15年后亚马逊中国开启电商业务大撤退。

网页截图

强势登陆

和国内许多草根属性的电商不同,亚马逊算得上是电商江湖中的“贵族”。时至今日,亚马逊市值近1万亿美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中国的商业间表,总能留下一些大事记。2004年,亚马逊来中国,就是其中一个。

财大气粗、人员精良亚马逊的首秀,是通过收购“官宣”。当年的8月19日,亚马逊宣布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卓越网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收购的卓越网,是由雷军(小米)和陈年(凡客)等人创立。

就时间而言,亚马逊中国踏入电商圈,属于较早的一波儿。

横向对比可以发现,彼时马云仍在C2C市场耕耘,刘强东和京东则刚刚涉足电子商务,拿到第一笔千万美元风险投资亚马逊败走中国,那些年“水土不服”的国外零售巨头,也是几年后的事情。

换句话说,那个节骨眼儿上的马云和刘强东,还称不上亚马逊中国的强大对手。如果非得找一个,也就是同样以图书业务起家的当当网,可以掰掰手腕。

在中国互联网的草莽年代,外来户亚马逊演绎了中国式的经典开局,拿下如日中天的电商平台卓越,一时可谓是出尽风头。

以至于每一个动作,都会引发外界关注,比如说名字。

亚马逊来中国,名字曾有过改动。入市的第三个年头,完成与亚马逊的系统对接,卓越网更名为“卓越亚马逊”。但或许是品牌不够响亮,在2011年又升级成“亚马逊中国”。

这个期间,业内和媒体给出诸多猜测,例如换名字是亚马逊中国要资本发力、中国市场将是亚马逊重要战场等等。

有信息表明,中国市场也曾是亚马逊创始人、CEO贝索斯的“宝贝儿”,为了精耕中国业务,2007年左右他还两度到访中国,贝索斯期间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参与中国这一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

在那个时代亚马逊打不开网页,亚马逊的成熟经验一度被本土电商膜拜。但可惜的是,这位巨人却在日后,被阿里、京东这些中国学生逆袭打败。

节节败退

起初没有人能想到,亚马逊会败走中国,但商业剧情却按照走个路径走了下来……

中国吉林网注意到,亚马逊中国启动业务后,陆续推出亚马逊物流、全球开店、Kindle电子书店、海外购、Prime会员等业务。然而,缺乏流量支撑状态,为日后市场萎缩埋下了伏笔。

亚马逊在进入中国以后,一直试图复制本土的成功路径,坚持在全球范围内不给电商业务打广告的传统1688库移动站,把更多精力用于建设物流、仓储。

时任亚马逊中国总裁王汉华就曾表示:“亚马逊天天平价,不参加价格战,因为价格战是忽悠,非持续经营之道。”

很显然,这更像是一厢情愿。

熟悉中国电商发展的人都知道,价格战曾是中国网购族认知各平台的开始。

网页截图

“除了图书还行,其它商品和价格啥的也就那么回事,促销也是不温不火。”长春市民王女士曾是亚马逊中国的忠实粉丝,后来因为其它电商崛起,渐渐忘记了这个平台。

北京奥运会后的2009年,中国电商集体发力,“双十一”“双十二”节点,中国几乎所有电商都参与其中。

可亚马逊却成了看客,抱着固有的“黑色星期五”“感恩节”等促销活动不放,结果是国内消费者根本不买账。诚然,2015年亚马逊效仿中国电商推出了“Prime Day”,即会员日活动。

不过,都为时已晚。

在电商市场爆炸增长的这十多年里,阿里巴巴和京东疯狂成长,苏宁易购、拼多多等电商猛追不舍。在白热化竞争中,亚马逊中国彻底掉队了。

有数据显示,2008年左右亚马逊在中国电商市场中的份额,最高时达到了20%。但随后的十年中,亚马逊中国的份额不断缩水,2014年缩减到2.1%,2016年则为1.3%,到了2018年只占约0.6%。

具体到子业务,则表现更惨!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网易考拉以27.1%的市场份额占据榜首,天猫国际和海囤全球分别以24.0%以及13.2%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而在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电商平台中,并未见到亚马逊的身影。

并不意外

关于亚马逊中国,他的团队永远将“对顾客重视”放在嘴边,借此“让他们的美国老板满意”,但是因改变太少,最终陷入水土不服尴尬境遇中。

实际上,关于亚马逊中国电商业务走到如今这一步,国内电商大佬早有预测。

“如果中国区负责人都不能决定一件事,谈什么执行?你可以问问汉华,他可以说他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能成功吗?我可以做到。”刘强东早在2011年接受采访时就预判了亚马逊的弱点,他认为核心在于对中国团队没有信任和授权。

刘强东还表示,自己早前也在亚马逊上购买过商品,但是物流太慢了,足足要让用户等两天,结果他们还管这个叫两日达服务。

中国吉林网梳理时发现,亚马逊进入中国市场后曾任命过四位中国区总裁,分别为王汉华、冯思哲、葛道远以及张文翊。

而刘强东口中的王汉华则是时任的亚马逊中国区负责人。在业内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这四位负责人都有有才,却都没能成为亚马逊惨败的挽救者。

不仅在中国,亚马逊在全球多地同样水土不服。根据亚马逊财报,其国际业务(非北美地区)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近年国际业务的营收增速不仅出现放缓,而且近三年未曾实现盈利,2016年至2018年期间国际业务经营亏损分别为12.83亿美元、30.62亿美元和21.42亿美元。

“亚马逊进入中国,错失了很多机会,不是能力资金不够,只是对市场认识不足。”电商观察人士冯明涛告诉中国吉林网,创新乏力不可能立足市场,失败不是偶然。

同样的问题,在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看来,这个与亚马逊本身有关。

“购物就是需要方便,但是在亚马逊身上,我们感觉还是很麻烦,与淘宝和京东相比,感觉都隔代了。”丁道师表示,另外亚马逊是全球布局,反观国内电商而言则比较专一。

在最好的时代里错失了机遇,过度自信忘记了入乡随俗,原本一手好牌的亚马逊中国,15年后选择离开。这些年,如果说亚马逊记住了什么,当年那些不起眼的中国电商,或许终身难忘。

那些年“水土不服”的国外零售企业

亚马逊中国,其实只是众多国外零售企业遭遇“水土不服”一个缩影,类似的剧情这些年其实一直在上演,下面中国吉林网就梳理部分案例,供大家参考。

玛莎百货

玛莎百货是英国最大的跨国商业零售集团,亦是英国代表性企业之一,在英国零售商当中具有最高的盈利能力。是一家以自有品牌为驱动的百货公司,和宜家的经营理念类似。玛莎百货用了10年的时间先后开了15家大型门店,但始终没有在中国建立起品牌知名度,甚至有媒体称“玛莎百货犯下了几乎所有能犯的错误”:如服装款式老气、断码严重、不符合中国消费者审美、本土化不足等,都是玛莎百货在中国10年间饱受诟病的原因。

ASOS

英国的最大时尚电商ASOS,它仅在中国坚持了两年半就全面退出。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ASOS认为他们价格亲民的时尚单品能够从阿里巴巴等本地电商手中抢走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在两年的尝试之后亚马逊打不开网页,ASOS中国地区的业务亏损了520万英镑。

易买得

2017年5月,韩国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大型超市易买得将在华的5家店铺出售给拥有卜蜂莲花的泰国正大集团。

易买得早在1997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由于本土化欠佳,卖场装修、商品摆放等都没有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习惯,近年也遭遇连续亏损,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

Tesco

2014年,英国超市品牌Tesco从中国市场撤离,将所有门店注入与华润万家成立的合资公司,认购20%的股权。而在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时,Tesco还是雄心勃勃,计划在五年内投资400多亿元人民币,开设50个商场和30个购物中心,可惜成了匆匆过客。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如侵犯您的权益或不适传播,请邮件通知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亚马逊败走中国,那些年“水土不服”的国外零售巨头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过网站留言/举报反馈,本站将立刻删除!
 
 
更多>同类行业

推荐图文
最新发布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